我的网站

耀世注册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编:570521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898-1230-5678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耀世资讯 > 行业新闻

出国留学还是国内考研?大实话告诉你!_1

添加时间:2025-03-05 12:47:37

如果在国内985/211院校读本科,那么研究生要出国读?还是继续在国内上个985学校?大学毕业是考研还是出国留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和在国内上个985,哪个更划算点?

一般来说,出国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这几个因素需要优先考虑:

教育背景(学校、专业、绩点等)

家庭条件(留学费用)

个人愿望(求知欲、职业规划等)

如果以上三点各项都满足,即:教育背景良好(211/985院校,GPA不错,语言成绩良好)、家庭条件不错(支付留学费用很充裕)、个人愿望强烈(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清晰的规划,出国留学有非常清晰的考虑,不是三分钟热度),那么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完全可以毫不纠结的出国留学。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有两点符合,那出国留学是比较理性的、性价比较高

的选择。

总得来说,个人愿望 > 教育背景 > 家庭条件。下面就来给大家分析对比一下各方面利弊,因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所以只作为参考。

1入学概率or申请难度

国内

读研

你需要经过笔试(统考)+复试,通过后才能拿到录取资格。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的数据,16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7万,录取率约为29%,17年报名人数增长到201万人,增幅达13.6%。统考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难,获得录取的几率变得更小。

对于申请国内研究生的大部分童鞋而言,前三年认真上课,争取保研资格。若没得到保研的,需要从大三起开始复习。

出国

留学

国外院校采用申请制,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本科学位证、成绩单、语言成绩等,设计类专业一般要求提供作品集。材料审核通过会通知你进行下一轮面试,最后由学校综合决定是否录取。

院校考虑到国际生会有语言学习的障碍,大都开设了留学预科课程以供给国际生学习语言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接下来的研究生课程。

 

2时间成本

国内

读研

国内研究生分为专硕和学硕,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硕的培养方向一般是教学、科研人才。一般为3年。专硕的学制一般在2-3年,个别院校2年毕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职研究生”,一般为3年。

国内研究生在这两到三年内,课程大多只有一年半,也就是说,有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闲置,很多人会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写论文。

出国

留学

国外研究生学制一般是1-2年。以英国为例,硕士课程快捷度高,只需一年就可获得名校硕士文凭。

对大多数申请应用型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1-2年课程设置非常紧凑丰富,没有任何时间上的浪费。

能比国内研究生早1-2年就业,无疑将比同龄人领先一步,多出两年的工作经验。

 

3费用问题

国内

读研

从2014年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需缴纳学费。

公费被奖学金所替代,全日制学费具体情况一般在每年6000-10000人民币左右。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费用一般在5万到十几万人民币不等。

除此之外,发表论文和收集研究资料也需要不小的开支,一般在3000元左右。

出国

留学

一说到出国留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贵。其实,从时间成本来看去国外读研不一定贵很多。在国内读研的话,按照3年制,学费为1.8万-3万RMB。国外的研究生学费一般为15-30万RMB(不同国家、院校专业都有所不同,具体请参考官网)。

而近年来,一些国外院校也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奖学金激励制度(全奖一年大概40-50万人民币,远远超出自己支付的费用)。

国外一般学制为1-2年,相比国内研究生来说会提早毕业,这样就可以先拿1-2年的工资。整体费用算下来也没有比国内贵多少。

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除此之外,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看经济成本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4能力锻炼or个人成长

国内

读研

一大部分是以教科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比较沉默,不太擅长展示自己,不够主动。学生被迫主动问问题,主动跟教授、同学交流,被迫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为课程压力大,被迫变得独立。

出国

留学

国外研究生是以独立研究和自己的深入研究为主,根据专业领域研究生的课程内设置实习项目。国外更加关注思维训练、创新训练的同时,通过活动提升自我。

由于学生选课自主性大,所选每门课程学习形式就是按时上课、完成作业,小测验、参加期末考试结课。国外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会增加学业压力,但是总体来说,专业课的平均教学质量还是优于国内院校的。

 

5就业机会or毕业竞争力

国内

读研

一般国内读研对考公务员,进入国家单位,事业单位帮助比较大。加上国内研究生费用相对来说较便宜,是很多家庭孩子的第一选择。

但研究生团体的扩大,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学设施匮乏,教学质量的下降。国内研究生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加上国内读研的时间比较长,同届本科毕业的学生已经优先工作几年。

出国

留学

国外的研究生非常注重学生做研究期间就得到各种各样实验、研究的,以及外界公司或者是机构进行合作的机会,包括自己实地考察的机会。

打工几乎是每个留学生都有的经历,即使家庭条件很好,学校也会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自己也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打工机会,增强实践经历。

相比国内读研的同学,申请出国留学入学概率高、学习时间短。同样的学习背景,到国外可以拥有更优质的教学资源。80%的学生在选择出国读研的理由时选择了高质量教育和更好就业两个理由。

最为直观的是,留学国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而海归同时有两种选择,留在国外和回国。在国外,如果毕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以后留在国外的几率更大;在中国,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

因为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不同。有的人读大学,想要一份进入好的企业的入门券;有的人读大学,就是想体验一下多元化的大学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有的人读大学,想要一个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让自己有机会接触领域前沿的研究。

 

那些一毕业就年薪百万的留学生,他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是不是天生能力超强,意志坚定?他们是不是有超广的人脉?是不是上课特别认真?他们是不是平时就积极参与社团、做Project,培养专业能力?他们为找工作又做了哪些准备?他们和大多数人到底有哪些不同?


原来我很习惯于花少的时间,达到大的功效

考试前我抱佛脚、找工作前把简历赶一赶、比赛前最后一刻花个三天三夜集训,然后,事情结束了,结果总是还不错(考得算不差,面试也自我感觉良好,比赛呢?反正评审口味不一,我也管不了。)于是我用这种心态继续混日子,总觉得什么东西只要靠我几个礼拜、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努力,一定有成果。


这阵子很多学弟妹跟我反应:“我已经花一个周末整整四十八小时的时间修改我的简历了!为什么还不够好?”“我已经花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申请实习了,为什么一点成效都没有?”“我已经在接到面试通知时立马开始准备,紧锣密鼓练习了一个礼拜,为什么程度还不够?”“我这个考试已经念两个周末了,应该已经没问题了吧!”

我们都以为,一个周末、一个礼拜、一个月,就够了

但你知道吗,这种付出的程度真的微不足道到了极点。到美国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的学生看待自己时间的态度不一样,在求职方面尤其明显;他们的单位不是几天、几个礼拜、而是“几年”。


我看到无数个大二学生早早在开学前就把简历写好(是他们花了好几个礼拜写出来的第一版),规划自己大二这学年需要做什么研究、培养什么面试技能(是的,面对大三下的招聘季,大二上的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大二暑假到大三上时已经开始进行紧锣密鼓的面试练习,并且针对大四毕业以后想进的公司开始找资源、接触学长姐。

针对每一步,他们的时间单位很长,而不是像我们一个周末就觉得很了不起

这里的学生流行“一万小时法则”:意思是,如果你要擅长某件事情,你必须要付出至少一万个小时。


再说一个我室友的例子也是中国人,高中就来美国念书,我见到她的时候,她Offer拿不完,大到纽约高盛的投行部门,小至LA极少数几家菁英投资银行。这些银行还天天打电话给她,游说她选择他们公司。


她英文讲得极好,长得漂亮身材又火辣,人缘极佳,朋友遍佈世界各国。噢忘了说,成绩还是顶尖的,是他们那届四年来全A女王(数学双财经系!这可不是混着玩的),闲暇之余还跟教授做经济研究,名字被写到Paper上。


外人看来,简直是超级人生胜利组。


但是,让我们拾起酸民的心态,看看人家怎么努力的。面对课业她从不马虎,从大一开始她就每天复习预习,因为英文还不够好,她经常花别人双倍的时间写作业。找工作更是刻苦,她没有一帆风顺,相反的,在大三大四这两年一点结果都没有,尽管已经每天练习面试了、已经每天积极的联系学长姐了、已经把所有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含辛茹苦一年半载,大四那年她只拿到了一个不怎么满意的offer。


于是她咬着牙,放弃那个工作机会,决定延毕一年继续努力。她从头开始找实习,继续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走下去,半年以后的最后一刻,她终于拿到了一个顶尖投行的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积极表现,实习结束时,她已经优秀得无数间投行都想聘她。


两年来,她经历了无数失败与挫折,她跟我说,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每天都躲到厕所哭,但是哭完还是得若无其事地继续找工作、念书、写Paper,强迫自己微笑面对下一个挑战。


为了找工作,她寄出了1000多封Email(真的,她打开信箱算给我看过),打过几百通电话,面试无数次,在这么多努力后她拿到了五个顶尖的Offer;也就是说两年寒窗之后,她的成功机率不过仅仅5/1000,而你还觉得面试练习一个礼拜就可以进入麦肯锡?


当然,你可能觉得我举的例子太极端,觉得你身边有很多人生胜利组,真的就是练习面试一个礼拜就拿到了年薪百万的Offer,你觉得很不公平,你觉得这是资源、体制、社会的问题,你甚至觉得就是有很多人、事物都对不起你。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人生胜利组的努力,他们是不是上课比你认真?当你在恍神想着等一下要吃什么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已经专心写下笔记?当你不求甚解,上课用Facebook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正努力理解所学内容,在脑海里转了好几圈?他们是不是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不是像你,只会嘴上说说?他们是不是平时就积极参与社团、做Project,培养专业能力?当你努力一个月就想放弃,他们是不是还意志坚定地往前走?还有,他们是不是执行的时间多,抱怨的时间少?

世界上真的没有速成这件事

你所嫉妒的人生胜利组,他们一夜之间的成功,都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人生胜利组还有几个共同特征:他们愿意卷起袖子去做、他们愿意思考、 他们不随意妥协,他们不会努力两个月以后就放弃、他们失败时不会从此缩回自己的小确幸回圈,而是哭完以后,继续走。


我同学的好几个朋友考上了常青藤名校的PhD,他们从大二就开始跟教授做研究,为了三年后的申请做努力;同班的安德鲁,拿到了麦肯锡、BCG还有Bain的Offer,他从大二开始练习个案面试到大四;同校的学弟妹在大二上就开始找实习,并且研读投行面试指南,为的是大三暑假可以进入Top投行的Summer Program。

无数的同学们,用的是至少两年、三年的时间为求职做努力

而我们总是习惯抱佛脚一个礼拜就想看到成效。


我们身边,也有众多自学写程式、自学设计、上语言补习班、花时间培训各种技能的人。他们在你看YouTube影片傻笑的时候,增进自己的能力。然后一万、两万个小时过后,他们终于得到了收获。而你可能仅仅看到表面认为不公平,说他们资源比较多、爸妈比较有钱、甚至生来就比较聪明,学东西就是轻而易举。


不要再自己骗自己了,你跟别人的差别,就是那个该改掉的“”速成心态”、那个懒惰的态度、那个逃避现实的习惯。


引用一句学长曾跟我说的话:“大家都渴望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压倒性的能力与胜算,你只能用压倒性的努力去取争。”


大家都渴望的好工作、好薪水、好生活是不可能有捷径的。套一句我神人室友经常鼓励我的话:“Fiona,I worked my ass off for two years! 如果你努力两个月就拿到最好的Offer,那我不就傻逼了吗?!”


所以,给自己一个功课:抛开速成思维,用一万个小时,换来你想要的门票。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电话:0898-08980898传真:0898-1230-5678

Copyright © 2012-2018 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