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耀世注册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编:570521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898-1230-5678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耀世资讯 > 行业新闻

许鑫:电子竞技人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添加时间:2023-06-17 13:51:08

【摘要】《“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及电子竞技,不仅意味着电竞行业逐步得到社会认可,也表明人民群众对电竞行业规范化发展有了更高要求。电子竞技人才建设是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是推动电竞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题中之义。当下各城市打造“电竞之都”的过程中,电竞人才建设暴露出的问题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找症结、开良方。厚植专业型人才成长的健康土壤,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电竞之都”“电竞强国”建设的答卷。

【关键词】电子竞技  人才建设  电竞产业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码】A


  从“网瘾”污名化到“全民电竞”,再到电竞国家队正式登上亚运会舞台,我国电竞二十多年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全力迎接数字化时代,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发展潜力释放,进入了精细化发展阶段。各城市冲刺“电竞之都”建设,政策、技术、资金等资源集聚给予了电子竞技产业高速发展保障,唯独人才队伍建设“虚火较旺”,只见口号高喊,不见显著成效。高质量人才缺口大,电子竞技产业生态“小病不断”;专业人岗匹配度低,电子竞技人才队伍“医疗资源匮乏”;人才数据监测空缺,电子竞技人才高地“监护措施缺失”无不影响着电子竞技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


电子竞技人才建设的现实意义


  电子竞技运动是以电子竞技游戏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核心、软硬件设备为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保障下公平进行的对抗性电子竞技游戏比赛。与传统体育相比,电子竞技以其娱乐性、互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数字产业和体育产业的有机结合,电子竞技的受众范围十分广阔,赛事也具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当下电子竞技发展繁荣有助于提升受众的文化自信,营造多元文化环境。同时,电竞产业不等于电子游戏产业,其涵盖电子游戏体育化、传统体育虚拟化、科技化电子对抗等多方面。电竞产业不仅能够推动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的发展,是文化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带动文化、科创、消费等多元领域发展协同推进。我国电子竞技发展进入新篇章,打造健康成熟的产业生态环境需深耕细作专业人才沃土。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人口流动情况是人才流动的宏观镜像,集中反映了人才跨域流动的一般性规律。当下的“电竞之都”城市名片不仅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更能借电子竞技代表的年轻活力产业形象吸引青年人才。电竞资源集聚部分城市,产业人才因势利导,加速集聚。电子竞技产业形成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和就业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未来优秀电竞人才集聚与成果转化,真正形成健康电竞氛围。建设“电竞之都”“电竞大国”,是产业建设、文化建设,更是人才建设。推动电竞文化深入人心,致力于构建健康的行业价值观,积极引导社会对电竞从业者社会身份的认同。从政策制度、市场机制层面构建有效保障措施,健全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真正形成产业成就人才、人才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电子竞技人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021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401.81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36.24亿元,同比增长2.65%。中国电子竞技游戏用户规模达4.89亿人。人群扩大仍然有广阔空间,未来增速还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全球电竞之都评价报告》,对全球15个致力于发展电竞之都的城市进行了首次评价,上海在亚洲电竞之都综合排名中名列首位,在全球电竞之都排名中仅次于洛杉矶,排名全球第二。我国以上海为代表的“全球电竞之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相比于其他国家与城市的人才软实力,人才培养和保障体系的规范化问题仍不容小觑。“全球电竞之都”是全球城市和创意城市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全球城市和创意城市的关键在于人才。当下,我国电子竞技人才建设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政策扶持人才引进和培育环境良好。吸引人才是人才建设的第一步。自上海“文创50条”明确打造“全球电竞之都”后,上海市政府各部门及部分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电竞产业的发展,为规范有序发展打下基础。其他同样具备高电竞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几年也加大支持力度,布局“电竞之都”赛道。北京市发布“电竞北京2020计划”、广州市打造“全国电竞产业中心”、海南省提出建设“海南国际电竞港”。北京、广东、江苏、湖北、湖南等省市加码产业扶持政策,覆盖重大电竞产业项目落地支持、招商引才服务奖励推进、专业人才培育扶持等。不少中小城市也结合自身电竞资源禀赋提出了建设电竞城市或者发展电竞产业的目标。各市区级单位也积极响应,推动特色扶持计划,例如江苏省对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高层次电竞产业人才落实人才专项奖励、执业创业便利等相关政策,上海市普陀区推行《普陀区加快发展电竞产业实施意见(试行)》,等等。各城市通过对表现优异的注册电竞运动员,给予优先考虑人才公寓入驻、落户、就学等机会,多方面合作挖掘、引进、培育电竞人才。各城市结合自身城市特色与城市定位制定相适应的电竞目标,不仅能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环境,还能为行业人才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选择。

  二是行业人才培养可利用资源较为丰富。2021年前10月,我国新增电竞相关企业1.04万家,同比增长67.13%。企查查平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现存电竞相关企业2.81万家。电竞产业边界已拓展至各行各业,“电竞+”运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延展。以上海为例,“文创50条”相关数据表明,上海拥有A股上市游戏企业16家,占据全国总数的20%,新三板挂牌游戏企业25家,占据全国总数的22%。据统计,近年来,上海已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电竞企业、俱乐部、战队和直播平台。全国每年500多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竞赛事中,超过40%在上海举办。江浙沪地区历来是游戏玩家的主要聚集地,其用户约占中国游戏用户的两成比例。可以看出,国内具备电竞发展优势的城市,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不仅可以为行业人才创造岗位,还可利用教育资源进行高质量人才培养、人才成果创新型转化。

  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电竞生态圈已具雏形,电竞空间布局逐渐清晰。然而,国内各城市虽积极进行行业引导,从各地电子竞技产业与相关协同产业的人才建设成效来看,措施似乎仍然难达痛点。

  “小病不断”——产业过热人才缺口大。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局于2019年4月1日正式将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认定为新职业。同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职业——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未来五年,我国电竞人才需求量近350万人。市场过热背景下的人才缺口问题使得产业链的上下游出现了自主研发的优质竞技游戏空缺、运营高水平国际赛事的专业电竞人才缺失等发展瓶颈现象。电竞教材与教师资源有待提升,人才难以满足快速扩张的市场需求,电竞选手退役保障体系有待强化。

  “病急乱投医”——人岗匹配度低。“电竞人才”,并不仅指电竞运动员。赛事主办方、电竞解说、战队教练、俱乐部管理层、电竞数据分析师、电竞项目陪练乃至电竞直转播从业者、赛事运营方,都属于广义的电竞人才。目前电竞人才市场不少电竞从业者原先是选手,或者是电竞选手的“粉丝”。退役运动员群体虽然对电竞行业较为了解,但缺失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专业培训。行业反映缺人才,但缺的不是传统意义上打电竞的人,而是能做好管理和运营的人才。然而,目前电竞行业的岗位薪资水平对于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吸引力较低这一现象也是引发电竞行业人岗匹配度低问题的因素之一。突破“能者困境”的关键在于掌握绩效机制、强化敬业激励。电竞产业人岗匹配度高的电竞直接从业者不仅能直观反映电竞发展情况,更能为行业人才培养和保障体系设计提供依据。政府需要强化社会化人才开发机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创新电竞行业人岗匹配机制打破困局。

  “监护措施空缺”——培养体系亟需健全。《2019年度中国电竞人才发展报告》调查数据表明,电竞行业整体人才缺口达50万人以上,电竞行业从业人员中,拥有本科、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群仅占54%,46%以下的从业人员并未接受过电竞院校提供的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目前我国电竞人才建设的现状是日渐成熟的电竞产业与刚刚起步的电竞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欧洲国家因势利导,积极通过教育实现行业人才培养多元化,美国顶尖高校积极开设相应课程为产业持续输送尖端人才。我国开设电竞教育专业的院校数量较少,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多数开设电竞教育专业的院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明显无法满足电竞人才的需要。但开足马力加大电竞人才的培养和供给,又缺乏科学论证和体系化设计依据,这一悖论也是我国电竞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高校培育体系和市场培育体系是电竞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然而目前高校培育人才的方式和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匹配度较低,高校和企业培养体系交流存在壁垒。


电子竞技人才建设要善用“望闻问切”


  “望”全局,厘清脉络,消除人才培养鸿沟。如何消除电子竞技行业人才缺口与岗位之间的匹配鸿沟是目前电子竞技行业人才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此,应从整体角度出发厘清关系:一是电子竞技产业定位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全球电竞之都”即电子竞技产业具有全球能级和竞争力,形成良好的电子竞技生态圈,国际电子竞技人才相对集聚,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模式和新路径。与这个定位相匹配的电子竞技产业人才必须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竞技产业人才,如何界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竞技产业人才则需要进一步细化研究和探索。二是电子竞技产业链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电子竞技产业链目前可以划分为上游的生产、中游的运营、下游的赛事推广等环节,因此电子竞技行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就要有所侧重,识别不同环节的用人需求特点,分步骤分阶段地、随需应变地逐步推进,从而满足电子竞技行业人才需求。三是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目前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是日渐成熟的电子竞技产业与刚刚起步的电子竞技教育之间存在明显脱节现象,专业人才培养无法全方面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等配套的教育软硬件保障需要跟上,产教融合实践也应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闻”心声,兼听则明,挖掘各方行动深意。电子竞技繁荣发展局面带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围绕人才建设的多元观点与行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产业发展,因此应善听善用。第一,辨别不同观点主体,落实主体有利于将现有的问题进行拆解再分配。例如针对电子竞技人岗不匹配的问题,首先应该定期召开研讨会,政府、高校、企业多方交流意见。不同主体对于电子竞技人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别,达成一定的共识才有利于后续落实责任主体,将问题分解,形成解决方案。例如政府的政策扶持、高校的教育保障、企业的实践跟进。第二,进一步明确不同主体的需求,寻求共识。政府、高校、企业作为电子竞技人才建设的三大主体,职责和作用各有侧重。建设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发力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准确识别不同时期不同主体的需求变化,最真、最新、最实的民声才是行业健康发展最有效的“素材”。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广泛开展三方合作,例如当下政府对于电子竞技行业政策识别、制定人才标准的需求,高校对于电子竞技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企业对于行业管理、业务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通过需求识别可以发现现实需求共性,促进行业人才流通。既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电子竞技行业凝聚力的提升。

  “问”病状,广泛调研,消除信息应用壁垒。电子竞技行业人才建设问题的解决,“问”是关键。一是“问高校”。产业发展,教育先行。高校究竟能给行业提供怎样的人才?回答这个问题,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学科、人才充沛、技术厚实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行业专业人才培育进行更加大胆、创新型实验。树立规范未来国内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教育体系、产教结合与教育理念的目标,开发高质量教学资源,推出电子竞技产业规范标准、电子竞技职业技能标准等具有引导性的成果。二是“问企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回答这个问题,企业首先应积极担任数据收集、分析、共享的主要角色,配合相关行业报告的发布、案例的收集,为行业自查自律、行业痛点挖掘提供支持。同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承担行业责任,主动参与多方良好互通合作关系平台搭建。三是“问群众”。电子竞技人才对于电竞行业有着怎样的期望?这个问题是每个电竞人都应该思考的。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支持,更少不了每一个个体对于行业发展的前进动力。明确群体需求,引导电子竞技从业人员树立清晰、明确、健康的职业价值观是打造健康行业生态、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在高校、企业、群众中开展广泛调研,才能“问”到关键处,“答”到点子上。

  “切”要害,产教融合,抓住协同共享关键。电子竞技行业存在人才缺口是共识,建立电子竞技行业人才资源库及数据监测系统则是良药。建立电子竞技行业人才资源库及数据监测系统需要目标定位和评价标准。国际电子竞技人才高地是打造“全球电子竞技之都”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国际电子竞技人才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电子竞技之都”的人才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价体系为电子竞技行业人才资源库及数据监测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指标和依据,同时也需要人才资源库和数据监测系统的数据来对其他城市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而为建设“电子竞技之都”和“国际电子竞技人才高地”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电子竞技行业人才资源库及数据监测系统,为电子竞技行业人才建设提供依据。同时,政、学、企三方应进行数据、研究共享,更好地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综上所述,电子竞技人才建设应加强对人才工作形式、规律、需求的全方面研究。产教融合是提升电子竞技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无论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保障、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才评价体系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权威指标、报告研究,高校都是电子竞技人才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作为电子竞技市场主体,也应配合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各级各类电子竞技相关的职业教育院校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积极探索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协同的新模式。政府作为电子竞技行业的保障性角色担当,通过“望闻问切”,为电子竞技行业建设发现新问题和新动向,为电竞产业经济拉动模式寻找突破口,提供聚才良方。

【参考文献】

①吕晓俊:《“能者困境”的深层原因与破解之道》,《人民论坛》,2021年第31期。

②杨伟国、韩轶之:《“人工匹配”与社会化人才开发新机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1年第10期。


阅读原文


作者丨许鑫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电竞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丨人民论坛

封面图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郭文君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电话:0898-08980898传真:0898-1230-5678

Copyright © 2012-2018 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