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耀世注册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编:570521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898-1230-5678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耀世资讯 > 公司动态

尴尬的马来西亚华人:有钱的“二等公民”

添加时间:2023-08-03 13:35:36

  接触过一些东南亚各国的华裔后,我深有体会——对比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很明显能看出,印尼和马来的华人,即便是土生土长的第N代华裔,他们仍然在处处强调自己的华人身份,遇到中国人后,让人特别有那种“同胞”的感觉。即便有些华人,汉语普通话说得并不灵光(他们很多在家说潮汕、闽南或者客家方言),但也会主动用中文夹杂着英语,很认真地解释自己的祖籍。

  

  在东南亚,作为少数族裔,融入当地社会最成功的,当属泰国华人。

  就自己的国家认知来看,泰国华人总会非常自然地介绍——“我是泰国人,我是华裔,祖先来自中国”。

  比如,当年我在孔子学院教过的泰国华裔学生,他们中的所有人几乎对自己的身份认知都没产生过任何异议——在他们的眼中,“华人”同“泰人”一样,都是泰国公民,自己的祖国是泰国,崇敬的是泰国国王,虽然祖先来自中国,但两者之间不存在冲突,他们在升学、就业、通婚方面,也没怎么感觉过被歧视。

  

  诗琳通公主是泰国唐人街各种活动的常客

  不过,让人特别难以接受的是,在新加坡这个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度里,你碰到的,往往都是“香蕉人”——黄皮白心。

  早前,你去新加坡说中文普通话,店员们都懒得搭理你,但换成英文就会立马把你当大爷伺候。现在可好,一听到说普通话的,马上笑脸相迎.......

  新加坡人的爱憎倾向比较功利化,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咱们下面主要说的,是那些华人作为少数族裔的国家。

  实际上,这种国家认知方面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对华人的政策走向。一个多世纪以来,相比印尼和马来西亚那种上升到暴力和国家集体意识的“排华行为”,以及各种政策层面的歧视,泰国要相对温和得多。

  泰人对华人的做法非常有深度——直接对华人的镇压和屠杀,攫取他们的财富的排华形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限制华人经济力量发展比不上用同化政策,鼓励通婚,改泰国姓氏,把他们归化为泰国人,这样华人经济就变成了泰国经济的一部分,那么,华人的财富也成了泰国的财富。

  最典型的是来自广东梅州的老邱家——他信、英拉兄妹的祖先姓氏。在三代人的经营下,老邱家主动改了泰国姓氏“西那瓦”,建成了世界500强中唯一的泰国企业,家族出了三位总理,他信、他信妹夫颂猜、他信妹妹英拉。

  

  讲真,这种华人背景的家族能坐上政坛一把手的,放在印尼、马来西亚,估计再发展半个世纪也难以企及。

  典型的,就是马来西亚。

  目前,马来西亚的三个主体民族按人口多寡论,一次是马来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其中,华人约为700万,占总人口的24%左右。

  我教过的马来西亚华裔学生,即便出生、成长于马来西亚,但自小就生活在华人社区、华人圈子,家里一切都是中式,过中国节日,生活遵照中国传统习俗,甚至,有些传统习俗,咱们这里都不常见了,他们家族还认真地传承着。比如,家族血统和宗祠观念,宗族大事由族长主持,在宗祠商讨和决定的习惯等等。

  

  马来西亚的华人祠堂

  这些马来华人虽然拿着马来西亚护照,但总把自己当“外人”,甚至会用“他们马来人”这样的词汇形容马来人原住民——“我们”和“他们”分得很清楚,在生活方面,他们跟马来土著,那些包头巾的穆斯林,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

  要说其中缘由,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宗教方面的隔阂,马来族多信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多、通婚就得入教,排斥性明显,这方面大家都懂得,就不多说了。

  

  包头巾的穆斯林,几乎都是马来人

  咱们重点从历史和社会方面分析。

  事实上,马来西亚的华人跟当年土著马来人的恩怨,已经积淀好几个世纪了。早在15世纪初,跟着郑公公下西洋的船队成员中,曾经有人选择在此定居,但数量不大。真正第一次大批下南洋,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当年很多不愿接受大清国的的明朝遗民和躲避战乱、饥荒下南洋的华人,纷纷选择定居东南亚。

  此时,正赶上荷兰人殖民马来西亚。他们发现,这些北方东亚大陆来的华人,比当地的土著马来人好学、能吃苦,异常勤奋,为人诚信。

  于是,那些西洋的殖民者们,多喜欢雇佣华人当基层管理人员,用以组织、监督管理那些马来土著进行重体力劳动,让华人直接跟马来土著交往——给他们发放报酬,或者执行各种奖惩措施等等。

  

  明末清初时,马来西亚正被荷兰人控制

  后来英国人强行接手马来西亚,也是沿用了荷兰人的这个老路子。

  这么一来,在马来人眼中,华人就是洋人们的“狗腿子”一样的角色,狐假虎威,仗着洋大爷的势力,对自己进行“欺压”。

  两族之间,积怨的历史很悠久。

  不过,真正有大批华裔定居于当地,还得等到清末下南洋的岁月。

  当今大部分东南亚华裔们的祖先,都是19世纪末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以潮汕和闽南人为主的中国“下南洋”群体的后代。

  这一批跟200多年前就已经定居南洋,给西洋人当基层管理人员的华人不同,清末民初到马来西亚的华人多数都是干体力活、做小买卖起家的,通过割胶、采矿、跑码头可以勉强维持生计,加上同乡邻里之间相互扶持,非常艰辛的集聚起了规模不小的产业,进而建立起了大片高级华人社区,成了让马来人眼红的富裕阶层。

  

  清末下南洋的华人,多数都是从最底层做起

  这时,在马来西亚范围内,说了算的 ,是殖民此地的英国人。

  对于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这三大占比最高的族群,狡猾的英国人,采取了各种具有明显导向性质的政策,来防止他们互相抱团,还费了不少心机去挑拨三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英国殖民政府让各个族群的事务分别由各个族群代表“代理自治”,同时,还刻意通过专项政策将马来人职业限制在政府基层公务员,华人限制在商贸,印度人则限制在割胶和种植园工作——让三大族群因职业和阶级所产生对立矛盾,无法团结一致向英国政府提出更多诉求。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光是印度人,就分了好几个族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占领了马来半岛的日本人也延续了这种政策,而且做得更为过火。

  日本人把之前只有英国人才能担任的部分行政职务授予马来人,并鼓励马来人多占华人、印度人的便宜。

  所以我们又看到,历史上,不但马来华人二代、三代,都非常踊跃地加入到了救亡图存的活动中,自费买飞机,开回中国参加抗战;他们在马来西亚境内,也属于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力量,涌现出了诸多抗日英雄。

  

  反倒是马来人,充斥于马来的日伪军和警察队伍当中,狐假虎威的占了不少便宜。

  尴尬的是,二战结束后,独立建国时的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的华人们,不仅没能迎来自己的春天,反而接连遭受到了持续半个世纪的歧视和迫害。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早前的抗日主力,多带有共产党色彩,而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华人背景则非常浓郁。于是,在冷战时代反共反华的大环境下,背上“通共”嫌疑的华人群体,成了马来西亚政府无条件打击的对象。

  另外,华人独特的生活和社交传统,也导致了他们在马来西亚政治上没能及时掌握住话语权。

  那些“下南洋”的一代华人们,乡土意识极为浓郁,总是希望赚到钱后,衣锦还乡。

  当然,这其中的大多数,最终还是定居并繁衍于此,但即便人在他乡,他们的心还是“中国心”。

  只要经济能支持,他们会把周围的一切搞成中国的样式,仍旧按照家乡的习惯生活,族群内部互相通婚,崇儒信佛,对马来人笃信的伊斯兰教不予理会。

  甚至,一些“下南洋”的成功人士,也总要想尽办法托人回中国买个官来当。以至于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老照片中,总能看到一些穿清朝官服正襟危坐的南洋华商形象。

  

  被称为“吉隆坡王”的广东客家人叶亚来,花钱捐了大清国的官职,在南洋穿着顶戴花翎留下了不少照片和塑像

  所以,当年在南洋华人们的心中,自己原本就是中国人,早晚是要回去的,无意参与当地的政治纷争,安心做生意赚钱即可。而他们的后代,虽然出生、成长于此,但耳濡目染之下,也一直没能把自己真正当作这片土地的主人。

  结果,到了二战后,当他们意识到了争取政治主导权的必要性时,悲催地发现,早就为时已晚,自己已经成了马来人砧板上的鱼肉。

  而此时,因为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在国际法层面,又无法直接对海外华裔伸出援手,否则容易被扣上个“干涉他国内政”的帽子。

  于是,在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下,占比高的马来人,自然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各个权力机构的主要公务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随即,马来人掌控的政府开始明里暗里打压、排挤甚至公开迫害华人。比如,1969的马来西亚暴民排华事件,就被评为人类历史上十大排华事件之一,场面之血腥残暴,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同周边各东南亚国家一样,在马来西亚,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开场合说汉语,私下教中文(正式的中文学早就被取缔)都属于违法行为,要被逮捕判刑。

  甚至,在1965年8月,马来西亚联邦逼迫新加坡独立的初衷,也主要是因为新加坡华人占比太高,一旦落实了普选,将会威胁到马来人的绝对优先权。

  

  当年新加表是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时,是非常不情愿的。李光耀在记者招待会上,曾经几度哽咽,难受的很

  到了当今时代,随着马来西亚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境内的华人,表面上看已经实现了平等,甚至马来西亚政坛上还涌现出了一批,华人高官。然而,在实际操作环节,很多时候,华人仍不能享受同马来人平等的公民权利,从升学就业到担任政府公职人员各种隐性歧视,还是无处不在。

  

  马来西亚华人财长林冠英,他曾因为用中文回答记者问题而遭到马来西亚国内媒体的口诛笔伐

  目前常见的隐身歧视包括,大学同样的专业,对华裔的录取标准要远高于马来裔;国企和事业单位优先录取马来人;很多法律和税收条款,专门揩华人企业的油,优惠政策只针对于马来人当法人的企业,美其名曰“维系社会公平、扶持弱势群体”。

  上述社会环境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奇葩的心理——华人和印度人必须得无条件忍让马来人,因为他们“弱”。

  典型的像2015年7月,马来裔偷华裔手机事件引发的“马来西亚仇华风潮”。

  事情起因是,某华人店铺抓到一名马来人小偷,并将其送警。

  没成想,经过右翼民主主义媒体的“选择性报道,整个街区的华人竟然遭到了马来人的打砸抢形式的报复,进而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反华浪潮——那些明目张胆上街闹事,甚至组团“零元购”的马来人,打着的就是“华人欺压弱势群体”的噱头......

  

  2015年,“马来西亚仇华风潮”

  人口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在各行各业都长期享有“优先权”的马来人,竟然长期属于“弱势群体”,这真是旁人看了,都觉得有点脸红呢。

  更何况,马来人又凭什么说自己“弱”呢?

  只因为他们来的早,显得“更土著”吗?

  客观看,要追溯马来半岛真正的原住民,那得去山里面找,他们统称为Orang Asli,长期被边缘化,素来也属于马来人歧视的对象之一。

  

  真正的马来半岛原住民Orang Asli

  其实,马来人多为印尼群岛移民的后代,华人是下南洋创业的,印度人是英国殖民者带来干活的。非要追根溯源的话,大家原本都是移民后代,而且,要论贡献,华人在经济建设、国家发展方面的作用显然更大,马来人有什么理由非要享受特权呢?

  况且,马来人对华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打压和排挤,并没有缩小或者调和各族间政治经济和能力的差异,不但影响了社会稳定,还给经济发展严重拖了后腿。像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有享有“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之称的郭鹤年,从90年代开始,就把投资目标转移到了中国境内,长远来看,对马来西亚的经济造成的打击不容小觑。

  大大小小的类似事件,在马来西亚,可谓是数不胜数。

  

  打脸的是,通过多半个世纪的扶持政策,一部分的马来人确实成功了,但大部分的马来人都失败了。至今,在马来西亚,有钱的还是华人居多,做清洁员、保安、建筑工这些辛苦体力活的,仍旧是马来人。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电话:0898-08980898传真:0898-1230-5678

Copyright © 2012-2018 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

平台注册入口